关醒凡 泵新书和软件 | 凡方泵自动测试装置
版主招聘
Pumplinx演示会消息 | 泵阀企业展示
返回列表 发帖
楼上可能有误解了,我帖上所讲进口真空度不是液体吸入时所测真空,而是气相真空,所以管阻很小

TOP

叶轮直径

我只知道自吸泵的吸程和泵的叶轮直径、叶轮与泵壳的间隙有一定的关连,具体的问题用一般的理论很难解释的清楚,因为这种泵比较特殊,我们单位也是专业生产这种泵的,目前自吸深度可达75米

TOP

各位,还有考虑液体密度和温度

TOP

<P>当地的大气压减去泵的吸程(液面到泵的中心线的距离,仅限于卧式离心泵,还要考虑管道阻力)即位装置汽蚀余量,这个数值要大于泵的必须汽蚀量0。5m</P>

TOP

吸泵的止回阀

我们这里用的直径300MM 的吸入泵,它的止回阀坏了,不过每次都要加水后才能用,现在的问题是就要供应那个东西要好长时间,这断时间要用的,可不可以在泵的进口管加一个32直径的管子用(0。05MPA)负压吸,厂里有真空泵一直在运行。能不能不加水可以打起来水

TOP

楼上各位分析都有一定道理,长江在此补充一下我对立式自吸泵的理解
所谓的无密封立式自吸泵(副叶轮密封)除了介质密度、当地大气压等要求,要提高自吸能力,根据我公司设计、测试及用户调试经验,提供如下参考意见
1)进口管道必须和设计法兰匹配,不能扩大,否则自吸时间长甚至不能自吸;
2)泵体的流道有径向导叶式和蜗壳式两种,蜗壳式自吸能力好,但是要注意隔舌位置与叶轮外径之间的间隙,一般不要大于15~2MM;
3)气液分离主要通过叶轮与蜗壳的基圆间隙实现,我们一般间隙设计在1MM左右,同时在蜗壳外圆用设计回流孔(大小视泵流量而定,一般直径在10~30MM),过大效率下降;
4)立式自吸泵叶轮设是半开叶轮的,叶轮与前盖板间隙要严格控制;闭式叶轮要考虑环隙对流量扬程的影响;
5)另外,对高扬程的双级泵,要考虑径向力的平衡,一、二级蜗壳出口位置180度对称设计也是解决的方法。
6)在设计自吸泵时,要考虑空气破坏阀的大小,大流量自吸泵我们甚至设计了两个破坏阀,目的就是为了最快地破坏虹吸现象。
其他的楼上各位都已经讨论,长江不做赘述。

TOP

我做过自吸泵。膝上高度能力要看叶轮和隔舌的间隙,也要看回流量的控制!也要看外部管路阻力,大气压力等因素!FYI

TOP

kaolv yi xia yan cheng zu li he beng de wei neng zeng jia

TOP

回复楼主

泵的吸上扬程(以水为例,在常温下,),建议泵的安置位置——泵轴心到水面的垂直距离小于6米。若超过6米,泵的吸上能力急剧锐减;泵的吸上上限最多也就8米。

TOP

各位楼主说得都有道理,这种泵还要特别注意吸入口电磁阀的密闭性能,其对泵的性能影响很大,又难以发现。

TOP

“吸程跟怎么有关”,我觉得至少与装置汽蚀余量和泵自身的必需汽蚀余量有关。

TOP

36楼的分析得专业,我相信你们一定做过不少自吸泵吧。

TOP

36楼的分析得专业,我相信你们一定做过不少自吸泵吧。

TOP

和NPSHr有关系
吸出管道长是7M.出口是2.5M.水面到叶轮是4M.就一根塑料管接的入口.

TOP

泵以改完成,现在可以正长用了,主要原因为泵内的容积有点小,现在加大可以吸上5米。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关醒凡与泵技术综合介绍下载

点击即可下载全部PDF文档。


查看
泵阀技术论坛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论坛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会员在论坛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本站所有文章,发表者拥有版权,发表者拥有展示权,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及抄袭本站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部分内容及所有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站长,QQ: 。电子信箱:admin#pumpvip.com(请把‘#’更换成‘@’)。或者直接站内短消息联系admin,我们将尽快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