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k: 50](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Rank: 50](images/default/star_level3.gif)
- UID
- 97017
- 帖子
- 108
- 主题
- 1
- 精华
- 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9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7-29
![认证会员勋章 认证会员勋章](images/common/z9.gif)
|
2楼
发表于 2011-5-17 16:32
| 只看该作者
泵叶轮的测绘
一、叶轮测绘比较国难,所谓难是指测量准确,不太容易。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测绘。由于泵的水力元件主要是由曲面构成,曲面是由曲线构成,测绘出的数据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数学处理曲线使其光滑平顺。
测绘前,可用通用量具将叶轮可以测量的几何参数全部测定。如D1,D2,Z等。
如果有三维测量仪最好。
有两种方法测量但必须将前盖板车掉,暴露叶片。
如果是直叶片很好测定,将暴露的叶片涂上红丹,印在白纸上就是叶片的形状。然后利用作图法求出叶片的形状数值。
扭曲叶片,也有两种方法。
用分度头夹住叶轮,在平台上立起高度尺。旋转分度头可以得到角度,高度尺可以测定叶片上某点的高度。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获得在某一平面上的坐标值。一平面上多点测量连线为曲线,多个平面测量的数值,就构成了曲面。测前后盖板的形线,可以用样板对光法测定。
方法2
将去掉前盖板的叶轮流道灌上蜡,待蜡凝固后可以得流道模型,直接利用三维测量仪测取蜡模数据。
泵体必须分出什么泵体涡壳,导叶,还是空间导叶。一般也是采取脱模法或样板法测量。
即使获得了数据也必须利用绘制叶轮的知识重新绘图,修改不正确的测点。
二、如果要认真测量的话就得车盖板。要想不破坏原叶轮可以这样作
根据所测得的叶轮几何尺寸D1,D2,B1,B2,Z,和经过实验测定的流量,扬程和转速。效率。按照泵设计手册提供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出叶轮进出口安放角。排挤系数。相当于有了所有的几何参数。再进行正常的设计,绘剪裁图等工作。
这样作,相当于测量与新设计的结合,至于效果如何,只有经试验后定论。
三、我从一个从事多年木模加工的老师傅那里知道还有一种方法
1、测定叶轮的基本几何尺寸。外径、进口直径等
2、将叶片放置在平板上,在平板上按11画出叶轮外径,找出中心点,然后将圆按10度等分,画出等分射线。
3、量出叶片包角,从一个叶片进口开始,测量该叶片工作面和背面与各射线的交点到中心的距离,里面测不到的部分可以使用深度尺或细钢丝沿直径方向伸进去测量。总共测8-10个点,就可以画出叶片的水力图,无法测量的地方可以在画图的时候用光滑曲线连接,测量的尺寸也可以修正。
这样测绘出来的叶片,准确率有95%,有时可能必原型泵还要好。
四、我想说的方法并不是我推荐的,但我在进行一些粗糙的测绘时用到
用保险丝测量一些如包角,叶片扭曲程度等等
还有就是用硬纸
五、说句多余的话,测绘叶轮即使用再好的测量方法及工具,所测得的结果很难说就是原产品的水平。理由很简单1、我们所测绘的是产品,不是由图纸制造的模型;2、任何产品本身都带有模型误差,铸造误差,这些误差已经包含在产品中了。3、再考虑测量误差,相当于由三种误差的融合。
六、叶轮测绘主要是内部流道、扭曲叶片的部分比较麻烦。首先选一枚叶片,用分度头将该叶片均匀分度并用画线工个标记。标记好后就可以用薄的硬纸板分别从叶轮出口位置及吸入口位置剪型,注意纸板的定位。剪型时可以只量取叶片的工作面或非工作面,应注意叶片根部与纸板吻合。都做好后就可以绘型了,根据测绘的部分工作面及非工作面光滑过渡可以画出整个叶片,及前后盖板的流线。如果叶轮的比转速很小该方法有些轴载面可能测绘不到。
该方法主要针对小叶轮、扭曲叶片,允许破坏叶轮的测绘方法。
先在分度头上划等分线,同时测量出叶片包角大小。划线时注意应从一叶片的头部开始,一个叶片一般作5个左右等分线,上铣床用锯片刀切割(注意留线)。将切割后的部分抹红丹粉在白纸上拓印。根据几个剖面就可很快很准确(如果叶轮形状整齐)地划出轴面图。然后划出剪裁图。
叶轮测绘主要是内部流道、扭曲叶片的部分比较麻烦。首先通过观察选一枚认为比较好的叶片,用分度头将该叶片均匀分度,一般10-15度划一线,划线要仔细,前后盖板,入口,叶片都要划到,线划好后,可以用薄的硬纸板分别从叶轮出口位置及吸入口位置剪型,注意纸板的定位,在纸板上定出吸入口和叶轮外圆的位置,剪型时可以只量取叶片的工作面或非工作面,应注意叶片根部与纸板吻合,尤其是叶片中间部分。都做好后就可以绘型了,根据测绘的部分工作面及非工作面光滑过渡可以画出整个叶片,及前后盖板的流线,测量不到的角度,可根据变化趋势,光滑连接 |
-
1
评分人数
-
-
admin:
感谢参与技术讨论,论坛有你更精彩!泵币 + 3 两
贡献 + 3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