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
- 帖子
- 570
- 主题
- 29
- 精华
- 1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260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9-19
|
38楼
发表于 2010-1-15 05:48
| 只看该作者
利用数理统计控制产品质量,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我记得我是在1980年初在韶山进行学习的,当时称为数理统计和质量管理。参加培训的人主要是大学教师,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后来在国内又称全面质量管理,以后又有了相应的统计方法国家标准。各企业直接成立了全质办,相应的行政主管单位也有质量办公室或标准局等单位。标准局以后又演变为技术监督局。似乎很正规了,当我到企业时看到情况并不象要求的那样。
质检人员看不懂国家出的数理统计标准,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象这样的单位还是不少的。
质检单位和质量人员是可有可无的单位,其人员多为身体不好或年纪偏高的老工人。管严了领导不满意,工人们也不满意(因为影响奖金)。所以不少人是睁只眼,闭只眼干事。尤其在私人企业内更是如此。我纪得有个私人老板当众讲:质量搞得太好了,以后我的产品卖给谁。
后来国家又提出认证,生产许可证,和ISO认证。总之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
象这样的企业即使有了质量管理手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控制[产品质量而是为向上级主管部门应付交差。我现在在国外,看到国外的产品从一些不起眼的小工具都很重视质量问题。可他们的国家并没有象我国那样大大肆地进行行政工作,而产品确实好。我看搞好产品质量主要是有两点:1)观念和信心;2)方法与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