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槽选泵之我见
——宜兴灵谷泵业 何全辉13861515891
开篇之前,先说明,此文所谈液体介质均为腐蚀性介质。
化工工艺不可避免要使用槽,分地上槽与地下槽,对于地上槽,选用泵与之相配,基本没技术难度,此文不谈,这里主要谈谈地下槽选泵问题。
地下槽,化工流程也常见,当然,最多的还是地坑槽。多年工作,总结一下,与地下槽相配的泵方案。
一、卧式离心泵
地下槽配卧式离心泵基本有3种方案
1、
泵处于零平面,吸入口加底阀。这是一种古老的配置,如今少见,也有客户提出此方案,一般会被我们否定。首先要考虑底阀的耐腐性能,当然,解决这个问题,难度不大,我们自身就生产这种底阀;其次,考虑底阀的长期密封性能,底阀一般采用线密封或面密封,一旦介质中固体颗粒夹杂在密封面,根本封不住,于是,所储存在管道的液体,由于重力原因,会回流池子,再次开车时,又需注液。
2、
在槽边挖坑,将泵放置于坑底,采用倒灌式。这种方案,其实与地上槽一样,基本配泵无技术难度。问题是,首先槽边需要有空间下挖,其次,该坑一定不能积水积液,不然,电机的安全是问题,另外还用用泵外排液,就有点可笑了。这种方案一般在大流量循环是采用,在地下槽边上下挖一泵房。
3、
泵处于零平面,泵入口处配置一虹吸桶,关于虹吸桶,这就不细谈了。当然这种方案也需要一定的平面空间,大流量要求的泵,目前,我没见过采用此方案,或许是通过计算,虹吸桶的体积有点吓人。此方案对要求虹吸桶的密封性能严格。
二、自吸泵
自吸泵看是好用,但目前所有类型的自吸泵均对介质的固含量敏感。自吸泵目前也分卧式与立式两种,卧式常见,效果是好是坏,相信各位大神相当了解。我公司生产立式,其原理就是储液桶上加一立式泵,启泵时,通过送走储液桶的物料产生负压,使得槽内物料进入储液桶,轴端部的密封处理是一关键点。
三、立式泵
立式泵也称液下泵,与卧式泵结构相比,它的主轴要远远长与卧式泵,举个例子,我公司一台液下15米的立式泵,其主轴长度在25米左右。一支如此长度的主轴,高速旋转时,轴的加工精度,泵在平台上的安装是否到位,对其工作能否正常,影响巨大。目前绝大部分泵厂家,生产的立式泵,在轴的末端有支撑,通过上面的轴承座与下面的支撑,两端控制轴的旋转同心,想法很好,问题产生在轴的末端支撑上,由于主轴旋转,支撑是固定的,所以,在轴与支撑之间是留有间隙的,也是致命的间隙,支撑所到达的位置,基本接近槽底,也是沉淀物集中之处,所以间隙内不可避免夹在沉淀物,在轴与支撑告诉相对运转的过程,在沉淀物的帮助下,这个间隙越转越大,要不了多久,支撑也就是个摆设,最终,轴端带着叶轮乱晃,叶轮打泵壳,俱毁!
今天看到论坛上有问,输送渣浆的立式泵采用哪种密封好,以我之见,哪种密封都不行,记住立式泵液下工作的特殊性。咋办?不用密封,因为那本身就不叫密封,那叫支撑,液下泵自身泵头淹没在物料里,漏料会漏到哪去?要密封干嘛?
没有支撑,就要解决轴的刚性问题。没有支撑的液下泵,我们叫悬臂式液下泵,与有支撑的液下泵相比,悬臂式液下泵的轴承座要长的多,拉长了两轴承的间距,是提高主轴刚性的方法之一;其二就是加粗主轴的直径,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今得空,码点字,只求对各位有点点帮助!